【3. 佛学入门 • 11.生与死的禅法 • 0.序言与后记 • 1.介绍 • 30110001 】
序言与总序
第一讲 介绍
介绍《生与死的禅法》
宁玛派(rNying ma)大伏藏师事业州尊者(Karma gling pa),于十四世纪所传出莲花生大士(Padmasambhava)的岩藏法《寂静忿怒密意自解脱》(Zhi khro dgongs pa rang grol),主要含容两个法系,
一为“六中有自解脱导引”,
一为“中有大闻解脱导引”。
前者为凭藉“自显现”这抉择见来观修的道法,是即通过观修而生起决定,现证识境为智境的自显现,由是于识境中自解脱;
后者则替亡者作念诵之用,指导亡者如何于临终及成中有身之后,应付所现前的境界,以致于如何往生或入胎。二者虽自成体系,但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,以此岩传法以“六中有”的修习为主导,引导亡者则仅属方便。
六个中有,即处生中有,梦幻中有,禅定中有,临终中有,法性中有及受生中有。“中有闻解脱”虽是对亡者于临终,法性,受生等三个中有阶段的指导,但若要从容应付这三个中有,则必须要曾作“六中有”的通盘修习。
“中有闻解脱”虽早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已传至西方,称为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,然而却一直是在受扭曲的情况下传播,而且对于这法门与“六中有”教法二者间的脉络,更是模糊。
本书作者谈锡永上师有鉴于此,以一辑系统而通俗的文字,配合生动的譬喻,从“生”与“死”两个层面,娓娓道出修习“六中有” 法门的抉择见及观修理趣。
在这教法中,“自显现”是一个很重要的抉择见,因为是“自显现”才可以“自解脱”;而所谓“自显现”,亦即是《入楞伽经》所说“如来藏藏识”的境界,此岩藏法门的标题《寂静忿怒密意自解脱》,正是强调“自解脱”这主题,是故必须理解“自显现”这法义,否则即连修习的原则亦不明白。通过本书,希望能令读者对大圆满教法,“六中有”教法,以致“中有闻解脱”等教法,不生误解,明了这些教法的纲领。